本期訪談對象:高成發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測繪工程系教授
研究生培養:
做好三個方面,抓好“六個一”
Q:高老師,我們知道您有很多優秀的學生,請問您是怎樣培養學生的?
A:東南大學是985的高校,首先學生的基礎相對來說就比較好一些,學習能力和吸收能力都比較好,這是第一個客觀原因;第二個就是主觀原因,我從事衛星導航這個方向理論教學與科研已有30多年,有一些科研與教學基礎。
我1983年進入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學習工程測量專業,畢業后分配到哈爾濱冶金測量高等??茖W校做老師,1989年考入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師從陳永奇教授,1992年研究生畢業后到東南大學,一直從事衛星導航定位這塊的理論教學和科研工作。
三十多年來,在學生科研與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我們也算是有一點點體會和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理論創新促進教學內容更新。要做到這一點,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很重要。通過加強國內外的交流,確保教師本身要站在本學科或者本方向里的最高處,只有這樣,你才能培養出更高端的人才。與此同時,與時俱進,對教材進行不斷更新,到現在我們課題組已經主編出版了5部教材,將最新的科研成果納入教材當中。另外我們最近還做了一個衛星導航定位的慕課,在全國還算是有一定的影響力,到現在已經有一兩萬人學習過,去年獲得了江蘇省的優秀課程,今年我們申請了國家的慕課課程。
第二方面是自主研學促進教學方法多樣。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研學能力,激發學生內生的學習動力。主要是在衛星導航課程教學過程中堅持實施“六個一”教學模式。
首先就是每個學期我們至少要請一個國內外這方面的知名專家來做高端學術講座,比如我們最近請葛茂榮老師給我們做這個報告。
第二就是在學習期間,學生必須針對某一個課題或者某一個方向,學會寫一個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和分析報告。弄清該研究方向發展得怎么樣?理論重點與難點有哪些?分析清楚目前還存在什么問題。
第三要學會寫一個實驗測試方案。你如果有想法,就要學會寫一個實驗方案,怎么來做這個實驗,想達到什么目的,要怎么準備儀器,怎么進行數據分析,從中能不能佐證你提出來的東西等。
第四就是我們要求每一個本科生或者碩士生,必須獨立寫一個c++的程序。我們要求本科生至少能寫一段衛星坐標計算的程序,研究生必須寫一個精密單點定位的程序,這個對學生編程能力的培養還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我們本科生,不能高不成、低不就,作為985學校的學生,你不能理論與編程不行,實踐操作又比不過人家高職高專,所以在理論算法和編程能力培養這塊,我們是下了大決心的。
第五就是要學會寫一篇完整的科研論文。從創新理論到實驗測試再到最后的總結,我們要求他們按照《測繪學報》的要求寫一篇,所以我們有好多學生碩士階段就在《測繪學報》發了文章。我們曾經有一個碩士研究生叫高旺,他不但發表了論文,而且是當年的10篇優秀最佳論文(除了他是學生外,其他的都是老師)。
最后我們要求每個學生需要做一個報告。除了論文外,我們同時還要學生做一個正式的學術報告,自己上臺去講,這對研究生來講特別重要,因為現在好多學生都是內向性的,培養他們如何表達出來,這也是很重要的。
總之,這“六個一”都是圍繞研究生培養這套體系來進行的,從效果上來看還是很不錯的,現在國家的優秀博士論文評選取消了,但是江蘇省的優秀論文還有,我們每年大概都能有幾個學生獲得江蘇省的優秀論文,獲得我們東南大學的優秀論文就更多了。
另外通過這“六個一”模式的培養,我們很多學生在實驗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培養這塊還是有很大幅度提高的,包括我們參加全國、江蘇省的創新創業大賽,很多都獲得特等獎、一等獎,每年我們都有學生獲得優秀論文特等獎。
第三個方面就是多渠道開放實驗測試平臺,構建多層次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新模式。主要措施是將校內的實驗基地和校外的實踐基地相結合,課內的實驗和課外的實踐相結合。為此,我們開放了很多學生實驗平臺,同時我們有些學生要走出去,特別是研究生要去到一些科研單位。從去年6月到今年,我們有兩個學生一直在你們華測做培養,通過理論教學跟實驗實踐結合起來,學生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再就是校內導師跟校外導師相結合,我們邀請十幾個經驗豐富的校外導師對學生進行輔導。
總之,通過這三方面的實踐,對我們學生的培養、特別是科研能力培養確實是有大幅度的提升。我們的學生出去后,不管是男孩女孩,他們的科研能力特別是計算機編程能力都很好,很受歡迎。
培養學生要寬嚴并濟,
作為導師一定要把握好方向
Q:這么多年的教學科研和培養學生,您有些什么樣的體會?
A:我認為對學生要寬嚴并濟。有的時候要寬,要仁慈一點,有的時候對學生要嚴格要求。特別是一開始,你要給他們上規矩,這樣就有一個約束性,大家互相約束。比如說我要求學生也實現996,每天你至少9點能到實驗室,至少學習到晚上21:00,一周6天。學生一開始可能有一些抵觸情緒,但是一看大家都這樣,他也自然就接受了。實際上,他們花在學習和科研上的時間遠遠不止這些,好多學生晚上都到十一二點才回去的,我們這個只是基本要求。985的學生自我驅動力還是很足,自我學習能力也很強。包括學習場地的管理,我的要求跟學校圖書館是一樣的,不允許在里面吃東西,衛生必須搞好。如果你一開始就放得很松,這樣就沒了規矩,對學生并不好。
有的時候,對學生要像父母一樣的愛護,特別是有的學生家庭比較困難,你要知道每個學生他的家庭狀況怎么樣,對學生要關心。比如疫情期間,學生全部關在里邊,天天吃食堂,也不能出去,我就經常從外面帶好吃的東西過來給學生吃??傊?,對學生生活各方面要關心、要愛護,這樣學生學起來、干起來才會覺得有家的溫暖。另外對學生的補助,我們確實做得還是比較好的,每個學期都給他進行獎勵評比,我雖然只有不到20個學生,這樣對他們也是一個促進。
Q:您在選擇學生的時候最看重的是什么?
A:我的博士生大多數都是碩博連讀的,碩士生都是保研的,基本上沒有考,考的很少。我給本科生上課是在三年級的下學期,我在上課的過程中就關注和考察學生,看哪些學生比較優秀,對衛星導航感不感興趣,實際上我的學生都是三年級下學期就可以進入到我的實驗室了,所以他畢業、特別是博士畢業,在我手上已經干了七、八年了。所以挑學生,我一方面是看學生本身是否靈光,再就是看他是否感興趣。本科三年級暑假期間,我要進行強化訓練,在強化訓練過程當中,我就能基本判斷出行還是不行、對衛星導航方面是否感興趣。
Q:您到現在總共培養了多少碩士、博士?
A:大概五六十個。我們小學科指標比較少,每年基本上在2-3個碩士,我們東南大學博導的數量比招生數還要多。
Q:您培養的學生在哪個領域工作的相對比較多一些?
A:10年前,研究生做傳統高精度定位的比較多一點,比如到你們華測就算是好單位了。但是10年后就不一樣了,比如說到華為、中興通訊這些單位就比較多了,包括現在在28所、29所、14所的也比較多,主要做科研開發。
Q:研究生最重要的要培養什么樣的能力?
A:自主科研能力培養。獨立思維能力、獨立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很重要的。我剛才講的“六個一”教學模式里,最終的目標,就是獨立的科研能力的培養,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方面我們做的不是很好。我們的學生科研能力很強,但社會活動交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差一點、比較悶一點,這方面我們還要想辦法進一步提高。
Q: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導師呢?
A:這是很顯而易見的。作為導師,你自身的學術能力和水平怎樣?你是不是能站在本學科的最前沿?導師最重要的職責是要瞄準方向,這個方向確定很重要,如果你方向把握不準,學生就是瞎忙乎。所以我覺得對一個導師來講,你自身對方向的把握、你能不能站在學科最前沿,這個是至關重要的。至于具體程序寫得怎么樣,那倒是次要的,不是最重要的,現在學生編程能力比我強多了。
Q:您個人怎么讓自己始終能站在學術的前沿?
A:實際上我讀博士的時候已經快40歲了,也是老博士了。我原來是??茖W校(南京交通??茖W校)的老師,在那個地方碩士還算是高學歷的,相當不錯,在交通衛星導航這塊,也還數得上,但是一到東大、要到985高校來做老師,那就得及時調整了。
所以一合并到東南大學我就開始讀書,繼續從事衛星導航讀博士,我的本科、碩士、博士論文都是優秀,盡管如此,我覺得還是不夠,2005年我就到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高陽教授那里去做訪問學者。那個時候精密單點定位PPP剛起步,所以回來以后我們就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2008年,我又到香港理工大學待了一段時間,香港理工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在那里知道衛星導航要做RTK高精度動態定位,所以對這兩個方向的理論研究我還算是接觸的比較早。
隨著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的組網運行,我們團隊將持續加大對北斗高精度定位和北斗高精度導航兩個方向的科研投入,特別是對北斗高精度導航方向我們要重點加強,描準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進行攻關,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GNSS/SLAM/5G多源融合高精度導航方面,這也是交通與測繪融合的切入點。所以說方向引領很重要,特別是有博士生后,如果還在做原來的東西,譬如沉降監測等,也不是不可以,但科研也需要與時俱進。